欢迎来到杭州市云计算与大数据协会

热门推荐
联系方式
  • 2664758533
  • 0571-87758272
  • jd@hzcca.org zly@hzcca.org
  • hzyxmsc

您的位置:首页>>热门推荐

  • 跨云离不开容器

          熟悉云计算和虚拟化的同学应该知道,容器的历史由来已久。从90年代的Java和J2EE开始,这种通过底层平台为应用程序创建单独使用环境实例的方式就为人所知。随着企业上云成为趋势,如何在本地数据中心与公有云之间为应用迁移构建桥梁,让大家再次想到了容器。事实上,容器引擎在混合云编排中的贡献着实不小。
     

    1508308022761.jpg

    跨云离不开容器(图片来自Yahoo)

          容器为应用创建了隔离边界,使得多个程序在单一操作平台上可以独立运行。对于使用者来说,不需要为每个应用都创建虚拟化,相应的也可以有效利用硬件资源,这种针对容器执行和规模的管理在容器编排引擎上同样适用。常见的编排工具包括Kubernetes(谷歌开源工具)、Docker Swarm、Apache Mesos、Rancher等,它们能够处理复杂任务,例如查找最优运行位置、处理失败任务、分享储存卷或创建负载均衡与容器间通讯的覆盖网络。
          通常,企业内部对数据在本地和云端之间的迁移要求是无缝即时的,而容器要做的就是基于底层提供一个抽象层让应用“随意交互”。Kubernetes使用了计算集群部署并管理容器,通过均衡工作负载来维护性能。在集群中运行时,Kubernetes的自复制性可以从横向或纵向扩展容器数量,以满足多应用迁移的需求。
          再举个例子,微博的架构在三年前容器化,之后打通私有云和公有云部署了初始化环境(包括Docker、Swarm),在编排向调度层下发任务时会根据资源进行分配。也就是说,有资源的调度,没资源的时候向主机层申请。成功申请后,会自行创建机器环境,而初始化起到的作用就是带来了可运行的Docker编排环境。有了容器编排引擎,开发人员可以自行创建本地数据中心与公有云之间的应用移植架构。
          拿红帽来说,Red Hat OpenShift提供了高度模块化特性,用户可以有多种选项进行定制,而且不会丢失任何功能。当然,企业也不用在Docker或Kubernetes之间做二选一,Red Hat OpenShift ContainerPlatform 3.4允许使用者跨云分配上述两个编排工具的资源,组件集成、上线测试等流程均交给服务商,让用户实现了自动化。另一个开源编排系统Cloudify,甚至能够让应用自动化在不同云平台上部署,支持容器应用在非容器化环境同时运行,只需通过一个控制器。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打包交付的方式都是首选,但遗憾的是现有工具无法在用户使用容器时提供完全自动化的方案。也就是说,工作负责耦合分离等问题的存在,让开发者即使用了容器引擎或管理平台,依然难以避免花费大量时间在传统的业务流程。但不管怎样,专注于核心业务,善用容器编排引擎仍是跨云迁移的好办法。

    ——中关村在线


    查看详情
  • 青云QingCloud:构建全面一体化ICT交付体

          每次听青云QingCloud CEO 黄允松的演讲都会get到一些关键点,这位技术造诣颇深的创始人正带领青云创造云市场上的一个个奇迹。一直觉得黄允松具备极客范,更是一个骨子里的完美主义者和偏执者。在青云QingCloud Insight 2017再次印证了这点。

          青云QingCloud CEO 黄允松宣布:青云将会致力于构建一个全面、一体化的整体ICT交付体系。
     

    1508307786310.jpg

    青云QingCloud CEO 黄允松


          详细点说即青云将提供涵盖计算、存储、网络等全面的资源层,以及完整的骨干网服务,并通过自家王牌的AppCenter完成面向客户需求的应用与功能交付。我觉得做一家云服务商业公司完全没必要这么累,太多的垂直领域以及服务项目能让青云这类有技术、有人才、有资本的公司活得美滋滋了。但是,黄允松和他的青云选择了不,他们有着更大的愿景,从云市场上来看,他们在做一件改变世界、改变行业的事。
      有青云,就够了
      在过去12个月里,青云在基础投资上的增加量非常大。对于设备投资、数据中心投资、骨干网的投资都有显著增长。帮助传统企业IT向新IT模式引导,需要有良好基础建设的投资。在过去一年,QingCloud.com平台下的数据中心达到28个,新增了11个。目前在中国是在统一平台下纳管数据中心最多的。
      另外,在原有公有云、私有云的基础上,青云开始尝试新增服务矩阵,推出托管云和混合云。目前全球范围内能够做到四位一体,暨公、私、混、托,四位一体通过一套代码逻辑进行统一管理,只有青云一家,这也再次印证了其提供全面一体化交付体系的愿景。这其实解决了行业中“遍地开发”带来的弊端。在整个云服务的链条上,基础服务、垂直服务以及打包性服务无处不在,对于客户来说会有选择恐惧症,当然更为麻烦的是通过不同平台、服务的对接,不但不利于管理 ,在迁移和日常运维上都带来了麻烦。如果选择青云的矩阵式服务,则可以在上云问题上整体解决,并且在底层实现无缝连接。
      当然从另一方面,如果想每个细节每个痛点都让青云一家公司去解决也不现实,这对任何一家公司来讲都不现实。但现在打造两年多的AppCenter将承担起它的使命,平台化设计联合众多合作伙伴将建立起青云的正向生态。通过AppCenter,使得任意第三方系统的对接变得极为容易,高度复杂的系统对接只需要一两周,一个典型系统的对接就可以完成了。黄允松表示:虽然目前平台上只有近100个应用,但这是有意控制数量,原因是确保每一个App的高质量,接下来的一到两年时间内,青云会花很大力气对合作伙伴和客户的APP在全行业进行推广,以及联合解决方案的设计。
      新成果,看赋能
      两天的大会信息量实在太大,将大会上的新成果展示出来,则可以看到青云QingCloud Insight 2017的主要样貌。首先要提的是IoT及AI,这两个话题有多火自不必说。在第一天的主论坛上,青云QingCloud产品总监兼运营副总裁林源携手wrtnode、EMQ、轻停智能、Ruff、SENSORO等合作伙伴发布了IoT及AI联合解决方案,并表示:青云QingCloud将不断为合作伙伴提供坚实的底层技术支持,努力推动合作伙伴之间的再整合,并将持续增加企业服务生态建设投入,联合更多合作伙伴繁荣企业应用的开发与交付市场。
      其实,一直以来IoT及AI世界里存在着认知矛盾,造成开发门槛极高。一个软件工程师想写套代码需要先了解硬件开发,对于IoT及AI应该像搭积木一样,用一个个成熟的模块组建起来,开发者做好方向和场景定制,是一个创意者和设计者就好,但前台越简单的效果带来后台越复杂的开发,青云携手合作伙伴帮用户做到了,在保证了原生功能灵活的同时突破了门槛,这看似是一个平台、一个产品,其实是帮客户注入能量,是一种赋能。
      另外,在在29日的主论坛中,青云QingCloud CTO甘泉携研发团队发布了包括QingCloud物理主机服务、QingCloud RadonDB(分布式数据库)、QingStor NeonSAN(Server SAN)、QingCloud统一云管理平台及QingCloud Kubernetes容器服务在内的一系列云技术最新研发成果,并且宣布QingStor对象存储升级到全新的2.0版本。产品覆盖IaaS、PaaS底层技术的升级,以及业务支撑服务能力的重大提升,标志着云计算真正具备承接企业核心生产系统的能力。同时,QingCloud还宣布将全面支持ARM架构,为用户提供极具性价比的底层服务。
     

    1508307866237.jpg

    青云QingCloud CTO甘泉


      此外,青云QingCloud合作伙伴与生态系统部总经理田华携手新智云、融云、爱因互动和大华四家合作伙伴发布了一系列与智慧企业、移动信息化相关的联合解决方案,并举行AppCenter合作伙伴的授牌仪式。未来,QingCloud将携手合作伙伴为企业提供更多贴近业务场景的企业应用与综合解决方案。
      从青云内部看:产品升级、合作伙伴联合、搭建平台、建立生态,完善自己,这是一家企业发展壮大的路径;从青云外部看:客户在云时代还面临很多痛苦,还有很多难处,还存在些许迷惘,这不仅仅是中国用户遇到的问题,已经成为全行业的共识。两者结合起来正好寻求到一个关键点:通过构建一个全面、一体化的整体ICT交付体系,将其呈现在客户面前,这过程中已经帮客户解决了很多问题,而通过帮客户赋能,再去解决更多复杂的问题。青云的发展路径根本不是简单的开疆拓土,而是通过客户、行业的问题倒逼过来的发展过程,再结合未来长远的规划,一步步扎实的走过来。看似平步青云,实则谨慎坚实。
    在云时代,有太多的行业巨头值得我们仰视,他们在技术和商业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作为一家创立仅5年的公司来说,有这样宏达的愿景,有如此执着的决心,有令人震惊的发展速度,我们有理由相信,青云在未来的每一步都将影响着整个行业,因为他不但能站在高处看远方,也同时能助力客户向前进。

    ——中关村在线


    查看详情
  • 不学这五招 CIO就等着被淘汰吧

    围绕“云、大、物、智”而构建的数字化业务推动着企业向智慧化转型,企业内部的信息流较以往更加复杂,不断涌入的新技术让员工应对不及。通常,CIO(首席信息官)的作用与其所在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密切相关。CIO应该是一名了解商业、技术、业务等复合型人才,大到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制定,小到搭建平台、更换软件包等技术细节,甚至是与其他高管及员工的关系,都要照顾到。不过在数字化时代,CIO要做的远不限于此,并且还要注意五个方面的问题。
     

    1508307574962.jpg


    未来的CIO应该是什么样?
          调研机构IDC预计,2017年全球企业将为数字化转型投入1.2万亿美元,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升至2万亿美元。在中国,数字经济占据全国GDP的比值约为30%,尽管份额占比低于美国和日本,但增速却将欧美和日本远远甩在身后。一方面,中国企业在数字化进程中仍有巨大的红利等待被发掘,但另一方面这些企业在转型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模式和方向。
          这一背景下,CIO不再是500强企业的专属选择,稍小规模的公司也开始设立类似的职位。在某些大公司,还会根据工作类型将CIO分为运营类、职能类、业务类、区域类等。从最初的信息搜集和整合者、到管理和分析,再造规划和再造信息化流程,CIO的作用除了建立IT系统,还要做好数据资产管理、信息安全防护、客户关系维护等工作,不仅要兼顾技术团队和业务团队,还要打通企业内外部的联系,针对新业务为员工进行培训,兼顾客户、增长、绩效、成本、创新。
          以客户为导向的IT正成为企业的发力重点,而CIO要做的是在了解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根据战略优先级来规划IT能力,让企业在数字经济中受益。如果说以前CIO只有一个I,那么未来或许还要加上创新(Innovation)和联接(Interconnect),向服务型的技术领导者转型,从后端走向前台,通过大数据、认知计算等技术主动获取客户需求,从而提供服务。
          当然,对于不同企业规模的CIO来说,承担的任务量有所差异,例如跨国公司的CIO不可能去事无巨细地修理数据中心服务器。不过,这些CIO也迎接数字革命浪潮时,也会面临一些共同的挑战。

     

    向云迁移
          有调研机构预计,2017年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将增长18%,达到2468亿美元,企业采购向云迁移的趋势正在加剧。上云过程中,原有业务系统与云架构的兼容性,以及数据迁移时的连续性,包括云端数据的内外互通,都是阻碍业务发展的因素。拿混合云来说,接入非结构化数据并使其与旧数据结合,需要专门优化,并且要根据业务需求制定时间表。
     

    工具选择
          上云时对工具的选取也有讲究,主要偏向于找那些以应用程序为主的管理工具或服务,以便在遇到服务器终断运行时,做好数据同步等容灾措施。同时,配置管理在云环境中也愈发重要,在公有云上继续使用本地配置服务还是第三方工具(如Chef、SmartFrog、Terraform),需要根据成本和风险做出判断。举个例子,如果企业选择的是多云平台,本地工具的表现可能不会很理想。具体到业务环节,以销售为例,多变的客户需求不仅让业务策略随时调整,还需要让数据系统具备弹性,此时或许有人就会选择Dynamics CRM这种产品模块与账号订阅结合的模式,再加上自定义的二次开发权限。

     

    安全意识
          CIO要有专业的安全知识,在一些中小企业中,他们会扮演安全官的角色。赛门铁克在一份报告中指出,92%的中国CISO认为,确保云应用合规是他们面临的最大工作压力之一,担忧还包括活动跟踪、敏感数据掌控、移动设备管理、是否遵守国家和地区特定的数据保留和管理条例等。为此,这些CISO计划在今年增加IT人员安全培训的支出,确保企业数据在本地系统、移动应用和云服务之间传输的安全性,新加入的IT员工在入职培训期间将接受平均13个小时的安全培训。对于一名出色的CISO来说,不会依靠一次性修复和被动的补丁来保护机密信息,而是通过主动部署端到端解决方案来消除可被利用的潜在漏洞和威胁。当然出身于开发者的CIO也不应忽视质量保证环节的重要性。

    承担多职能
          承担多职能,但CIO无需深入到细枝末节,那些在专业岗位上耕耘多年的部门经理或许更有经验。当然,CIO也要定期与各级员工交流,了解各业务流程遇到的问题,并制定项目激励和资源管理计划。尽管随着AI自动化的普及,CIO管理的人员可能会减少,但评估、晋升、解雇环节不可缺少。从跨部门的角度来看,财务部门与制造部门的关注点并不相同,一个在ROI,一个在生产效率,所以CIO起到的协调作用也很重要。
     

    技术前膽
          CIO要对未来数年的技术发展具备洞察力,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例如抓住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物联网的风口。另一方面,他们也要学会判断哪些新技术对企业真正有益,如果无法关联现有业务,对经营鲜有帮助,就会有浪费资源的风险。事实上,很多CIO只是在宏观技术层面做出判断,具体技术实施还是要有专人负责。因此,CIO要了解公司所有的关键业务,无论是市场营销还是产品设计,亦或是售后运维流程,找到最优化价值所在。而不仅仅是个IT系统管理者。

    结语
          拥抱改变才能在竞争中再次胜出,这是每一位CIO的必备要素。当有新的IT方案出现时,往往伴随的是打破现有系统,重新构建IT组织结构,这也是多数企业不希望看到的。但是CIO要做的应该是冲在前面,站在客户角度以结果为导向进行评估。
          随着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越来越自动化,可靠性逐步提升,CIO在错误补救方面的职能被削弱,要想重新获得“重视”,就要主动承接新业务,制定与之相符的解决方案,并且从中发现新的商业价值。

    ——中关村在线


    查看详情
  • 区块链离不开公有云

          比特币像烟花一样“转瞬即逝”,相比这种新型暴富手段,其背后的区块链技术则更有价值。区块链指的是通过去中心化的体系,以互信为基础打造的一个可靠数据库方案,有点类似全民在公共账本上记账,而系统会标记出一定时间内记账最快最好的人。同时,账本内容也会给每个参与者进行备份。如今,随着公有云服务商逐渐涉足区块链,这种技术与云计算的关系也愈发密切。
     

    1508307442971.jpg

          除了一些独立的大型比特币机构,像AWS、Azure、Google Cloud这些云厂商也推出了自家的区块链业务。其实从本质上来说,云计算更像是一种中心化服务,由各家公司单独提供,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看似违背。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区块链的分布式计算在云端早有应用。此外,云计算的弹性也利于资源扩容。把账本交给每个人,这种共享的理念与公有云不谋而合。
          在云上搭建区块链技术,可以帮助企业简化运营流程,例如无需专门建设自己的基础设施,服务购买即用,削减了部署成本。以微软为例,Azure的Project Bletchley为区块链应用引入了中间件,并且希望借助其BaaS(Blockchain as a Service)平台实现规模化,建成“认证的区块链市场”。
          云服务商提供区块链技术的优势主要在于三个方面:成本效率、应用生态、安全隐私。成本层面,上文已经谈到了避免建造硬件设施,一切架构都是现成的,例如谷歌就为银行客户在Google Cloud平台上部署了分布式账本“区块链孵化器”测试基础架构,而AWS也通过沙盒功能协助金融客户构建产品。对于云服务商来说,降低IT成本已成为必然趋势,引入像区块链这样的新技术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区块链所需的大型分布式网络只有云服务商或者运营商才能提供。
          去年,IBM面向中国大陆市场推出Bluemix上的Blockchain(区块链)服务,该项目基于“超级账本(Hyperledger)”,能够为用户提供开放的基础架构,使得企业可以在Docker环境中下载、安装并运行Hyperledger Fabric区块链网络,通过云端获取服务。借此,金融客户的交易时间可从数天缩短至接近即时完成。无独有偶,微软Azure也为银行业带来了开发环境和测试工具。
     可以说,规模庞大、高吞吐量、较高延迟的区块链技术并不是谁都玩得转,全球化的交易机制需要数据中心的多节点支持,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分散了大规模宕机的出现概率。对此,AWS、Azure遍布海外的数十个可用性区域就有了用武之地。更重要的是,与云服务绑定的区块链相当于上了“稳定险”,一来是全年无故障,二来出事故也有地问责,不至于像比特币公司倒闭后卷钱逃跑。
          生态层面,通过与云服务商结合,区块链技术可以被整合打包交付,为应用落地打下了基础。例如,IBM的Bluemix为云图科瑞(梧桐树)提供了业务逻辑部署,可以把需要访问区块链数据的部分放到验证节点上,使得后者获得相关服务。
          综上所述,区块链的概念绝不仅局限于比特币,并且由于其传播范围、技术基础、应用范畴方面的特性,无论是从开发、部署、运维,还是落地等角度来看,与云计算相结合应该是很自然的事情。

    ——中关村在线


    查看详情
  • 让云落地 聊一聊企上云服务模式选择

    软件定义世界
      早上,上班路上经过北京展览馆,亲眼目睹了第二十一界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开展的热闹景象。
      2017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拟以“软件定义世界,智能驱动未来”为主题,全面展示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热点,以及安全可靠、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软件创业创新等方面进展,同时还将展示工信部、软件名城和重点地方省市一年来的取得的成果和政策举措。2017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从今天6月29日到7月1日在北京展览馆举行。

    1508307004483.jpg

      一路上,看到了主打智能云计算的百度云,从传统财务软件华丽转身的用友yonyou云,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的360安全云,当然少不了云计算名声响亮的提供基础设施云服务的阿里云、腾讯云、AWS亚马逊云。

    1508307050341.jpg

      时下,尤其在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迅猛发展,再加上软件技术的日新月异,云计算在经过10余年的成长,已成为基于互联网的软、硬资源交付模式的重要形态。软件定义一切,一切皆云是现在信息系统的缩影。
      软件定义传统意义上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成为了IaaS,典型代表如阿里云、腾讯云、AWS亚马逊云。软件定义中间件、数据库成为了PaaS,像传统的数据库巨头甲骨文推出的DBaaS数据库云服务。甚至,软件定义安全。传统的安全厂商也都纷纷推出基于互联网云计算的安全云服务。
      云计算世界风起云涌,各种云产品层出不穷,有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趋势。云计算正在改变世界,构建了新型的商业模式,产生了共享经济、人工智能经济、大数据分析等新形态,创造了一个个财富神话。

    云服务模式
      虽然云服务商偶然会出现服务中断的现象,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云计算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面对新的经济形态,更多的企业将会改变传统的IT基础设施的购买方式投入到云计算的怀抱中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选择合适的云计算服务,让云落地,助力企业的再一次腾飞变得格外重要。
     

    1508307083604.jpg

      企业上云要考虑的因素:
      1.正确理解云计算服务模式

      众所周知,云计算服务模式主要分为三种: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简单来理解,IaaS相当于传统IT模式中的IDC和网络运营商;PaaS相当于软件开发模型中的中间件;SaaS相当于软件模型中的一个完整的应用。
      从部署模式上来分,云计算可分为云服务商提供基础设施服务的公有云、企业自建云服务的私有云及二者结合的混合云。
     

    1508307146979.jpg

        

          云服务模式
      2.合理分析自身现有IT现状和业务发展需求

      一个初创公司,IT物理基础设施为零,其公司愿景是在三到五年内内容拓展到全球千万级用户。这种情况下,如果通过自建数据中心将会难以支撑如此迅速的业务增长,传统的购买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硬件并上架部署的慢速度和冗长的过程将会严重拖累企业的脚步。此时选择公有云提供的Iaas会是很好的选择。工程师只需要专注于核心业务的构建即可,不需要为建设或租用数据中心、网络线路租用问题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云服务提供商可以向企业提供按需使用、高可用弹性伸缩的服务。对于已经投入大量的资金建立了数据中心的企业而言,如何选择云计算模式会面临更多的问题需要考虑。

      3.数据合规性
      数据是一个企业的核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海量数据的挖掘分析是企业决策的重要指标。由此可见数据的重要性。能否将数据放在公网上是一个企业CIO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通常,合规性会成为企业数据上网的判断标准。包括数据是否涉及商业秘密、涉密的等级、保密要求等等。

      4.应用架构是否适合迁移到云
      并非所有的应用都可以迁移到云端。传统的软件在架构设计时对物理硬件的高依赖性、紧耦合特性使得这些应用脱离了特定的物理硬件将无法运行,也就无法迁移到云,只能依靠硬件的纵向扩展来实现高并发的访问需求。
      
           云服务模式选择因素
      5.合理设置实现目标

      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云计算可以减少运维复杂度,自动化运维,运维人员变得不再重要。但在实际应用中并非如此简单,云计算模式下同样需要专业的运维人员的管理与维护,并且是掌握云计算专业能力的运维人员。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运维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企业在项目启动之初设置的目标过于理想化,后期的运维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

      6.云安全的认知很重要
      信息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今天六月一日正式实施的《网络安全法》正好从法规的高度说明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对于云上的安全问题,通常有两种相反的观点。一种是否定主义者,认为云绝对不安全,任何数据都不可以上传到云上。偶尔出现的通过公有云网络数据泄密的事件似乎也佐证了这种观点。这类人会坚定不移的选择在企业内部部署私有云。另外一种相反的观点是完全信任主义,他们认为公有云服务提供商很专业,会主动帮助他们解决所有安全问题。于是乎,存在各种漏洞的操作系统和应用及服务不采取任何安全防护措施以近乎裸奔的方式部署到了各种公有云中。

    1508307255523.jpg

     
          云安全
      7.综合评估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云服务商

      仅仅是因为企业的项目是.NET项目就选择微软的Azure云是片面的,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技术要求对云服务商做综合评估而不是根据熟悉程度或喜好来仓促决定。企业中经常会出现因为一直以来都是向同一家供应商采购设备而带来工作上的被动的情况。

      8.成本控制
      选择云计算,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成本因素,认为按需付费的模式会很大程度上减少IT成本。要实现这种目标,合理的流程管理和架构设计是必要的前提。
      我们都知道,云计算的强大之处之一就是快速创建虚拟机。虚拟机资源的使用是按照CPU、内存、硬盘容量大小、网络带宽和使用时长来计算费用的。不同的虚拟机的配置带来的可能是使用费用的成倍的增加。因此,一方面,要从系统负载、业务数据增长速度、用户请求等多方面进行评估,对虚拟机资源的配置要做精确的定位。另外,严格的流程管理也很重要。试想,如果企业部门较多,业务交叉存在,测试、开发等各种虚拟机资源申请没有严格的流程管理的话将会造成虚拟机的蔓延,运维人员不能随意关闭和释放虚拟机资源,很快产生虚拟机僵尸现象,占用大量资源,带来费用的爆炸式增长。

    1.gif


    总的来说,企业上云是一个复杂的项目,不能想着简单的一簇而就。成功上云可以让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有所收获,提高业务响应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相反,一个失败的云服务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成本、安全问题,影响企业的变革和成长。选择云服务商切不可停留在演示PPT上,要从架构、安全、数据可控性等多个方面仔细评估后做出选择。

    ——中关村在线


    查看详情

浙ICP备11056009号-1

版权所有:杭州市云计算与大数据协会 电话:0571-87758272 传真:0571-87758273 技术支持:浙江鸿程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