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剖析:中国的公有云市场比国外差在哪里
可能有很多企业用户会觉得在企业内部部署公有云平台不如私有云平台可靠,有这种想法和观点的用户不在少数,尤其是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用户来说,在选用云计算平台的过程当中,往往觉得没有一个合适可靠的公有云平台。
放眼全球市场我们不难发现,在美国以及欧洲市场上,公有云服务已经大范围普及,很多企业级用户都在使用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Rackspace等云计算厂商所提供的公有云服务,上述的云服务也在近几年逐步的落地中国,在国内市场上生根发芽。
那么对于企业用户来说,为什么还会觉得公有云不靠谱?公有云服务落地国内在技术和服务层面究竟面临着怎样的问题呢。本期我们就一起来聊聊。
基础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
在美国和欧洲,机房是资本密集型的生意,就好像房地产生意,Equinix,Coresite等是比较大的几家。机房是一种功能性的房地产,对抗震,制冷,电力等等都有不同的需求。Data center数据中心的建设和维护有严格的标准和认证,比如常听到的Tier4 data center,即对不同层级和水准的机房数据中心都拥有一套严格的认证体系。
此外,还有管理方面的诸多认证,比如SAS 70, ISO 27000,甚至环境保护方面的认证LEED Certification。大楼按照机房的要求建好以后欢迎租用。可以是整层,可以半层,甚至几个机柜都可以。公有云服务的提供商就按照自己的要求标准去看市场,很容易找到合适的Data Center。
在国内的机房建设方面目前往往是属于垄断的生意,只有一些少数有资源的企业才能够获得经营的资质,目前国内的绝大部分机房都是运营商来建设和制造的,在整体建设方面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国内的数据中心机房往往找不到通过管理认证的数据中心,很多数据中心机房的安全措施进行的并不到位和彻底。
网络环境错综复杂
对于国外的网络环境来说,很多国家都具有强制性的要求,尤其是对于运营商们来说,在有限的网络资源和地域资源上去进行有效的网络环境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今年的行情,1Gbps左右的带宽,自己没有骨干网,到处和人家peering凑起来的接入商,大概1美元/Mbps。Tier 1的ISP,拥有全国骨干网的几家,价格在3-5美元/Mbps。而拥有大量内容的客户,比如Facebook, Google, Netflix,以及云存储和CDN服务商们,可以得到大量免费的带宽,只有小部分需要购买。
在机房和机房之间的通信也是自由的,现在很多的数据中心机房采用的都是光纤通信的方式,以亚马逊AWS为例,其EC2推出了在同一个地区运行两个以上独立运行机房的运行模式,应用架构可以平行部署在两个机房里,但两个机房又是光纤直连的,媲美同一个机房的内网速度。所以用户完 全可以零成本的做到多个机房的部署,不怕单一机房的故障。
回归到国内市场,有一些业界专家曾经表示,因为北京市场上的BGP价格在100美元/Mbps。在台湾,中华电信一家独大,政府给的网间互连指导价是5美元/Mbps。在香港,HKIX里只要有ISP执照,就可以免费的和HKIX交换流量,和香港的所有运营商免费互联。
这种现状给全国的线上业务带来无尽的麻烦。几乎全部上规模的互联网业务都需要在两家运营商里复制两个以一样的系统,然后用load balancing的技术把电信的流量给电信的机房,联通的给联通。这种重复的建设不知道给运营商贡献了多少收入,以及制造了多少传说中的GDP,但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互联网领域的门槛,限制了创新。
当前,云计算服务在海外市场的资源管控方面基本上是没有限制的,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在不断提升产品以及资源运营能力的过程当中,从IaaS基础架构层面开始做起,通过整合开源的架构,同时结合诸如像Windows、SAP的软件服务,面对来自各个行业云计算用户的不同需求也就显得游刃有余了,这点是值得国内的云计算服务厂商们去学习的。
查看详情 -
2018全球云计算开源大会正式启动
开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在几十年的发展进程中,开源经历了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从非主流到主流的过程。时至今日,开源已成为最具活力、最具开放精神、最被推崇的商业模式。尤其是在云时代,开源已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主力军。
开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在几十年的发展进程中,开源经历了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从非主流到主流的过程。时至今日,开源已成为最具活力、最具开放精神、最被推崇的商业模式。尤其是在云时代,开源已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主力军。
2018年,云计算开源领域将会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谁又将在云开源领域独领风骚?即将于 2018年3月21日-22日 在 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召开的 “2018全球云计算开源大会” 将揭晓答案。
作为中国云计算开源领域最专业、最高端、最具规模的行业盛会,2017年4月举办的“2017全球云计算开源峰会”参会规模达3000+人,三大基金会同台分享!即将于2018年3月21-22日举办的“2018全球云计算开源大会”将再次突破,Linux基金会、CNCF基金会、Apache基金会三大国际开源组织专家将亲临现场,百余位知名技术大咖同台竞技,4000多位专业嘉宾出席,12场专题论坛将引爆全场。
作为中国开源领域标志性盛会,大会现场还将发布 《中国私有云发展调查报告(2018)》、《中国云计算开源发展调查报告》、《金融行业使用云计算开源技术调查报告(2018)》《开源机制白皮书》 多份行业权威报告,权威解读我国云开源领域发展现状与趋势。除此之外,大会还将发布多云管理平台评估结果、政务云评估结果、DevOps评估结果等多项评估结果,为用户在选择多云管理平台、政务云、DevOps给出参考性意见。
2018全球云计算开源大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业界知名组织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OSCAR)承办,中国IDC圈、高效运维社区、埃普威共同协办,大会为期两天,将包含主题演讲、成果发布、专题论坛、展览展示、现场互动等多种环节,帮助参会观众可以全方位、多角度深入了解本次大会。
2018全球云计算开源大会把握行业发展脉搏,深挖行业技术趋势,围绕容器和机器学习;存储和数据库;蓝鲸暨运维;私有云和开源安全;混合云;DevOps;政企行业应用,银行业应用;保险业应用;工业应用;通信业应用;开源治理等十二大行业热点设置了十二大专题论坛。并且,作为对过去一年中国云计算领域的全面总结,大会场上将就私有云、云开源、金融云以及私有权安全发布重要报告。
同时,2018年全球云计算开源大会邀请到了Linux基金会、CNCF基金会和Apache基金会三大全球知名开源组织,大会核心内容涵盖基础设施、容器、机器学习、存储、数据库、运维、私有云、混合云、云安全、DevOps等诸多技术领域,百余位技术大咖和4000余位行业嘉宾将展开思想碰撞,设置了“主题论坛+分论坛+展览”等一系列丰富活动。
为推动我国云开源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云服务整体能力水平,促进行业技术创新,首届中国云计算性能和算法大赛结果也将在大会现场公布。
大会期间包括来自工信部、信通院等行业主管部门领导、专家;来自CNCF基金会、Apache基金会、Google、中国石化、中国联通、中国移动、腾讯蓝鲸、京东商城、民生银行、太平洋保险、大河云联等产业界行业技术大咖将亲临现场并进行主题演讲。
当前,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不断地发展,开源必将发挥其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推动产业发展,促进技术创新,加强业界交流,2018年全球云计算开源大会期待您的参与。
查看详情 -
2018年云计算发展趋势的预测
又到了年终岁末,这意味着进入了科技世界的“预测季”。人们对行业专家们的预测总是很有兴趣,甚至更有兴趣的是看到这些预测在今后的一年中是否准确。
而对于云计算发展来说12个月是一段很长的时间(回想一下2017年的所有新进展),但是行业专家仍然保持这个悠久的传统,希望预测有什么样的未来。以下是行业专家对2018年的云计算发展趋势预测。
(1)云2.0成为主流
对于当今在云端出现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创新,人们绝大多数所做的仍然是基本的计算和存储。在创建type1hypervisor虚拟机管理程序后的16年之后,超过85%的云计算实际上只是更好的虚拟化,仍然在全天候运行在别人的数据中心。
好消息是,人们只是遵循所有颠覆性创新的重复模式。当面临中断时,消费者最初试图像采用其前身技术一样使用它。还记得数码摄影吗?当人们通过数码相机来应用这种技术时,其形式和功能看起来像胶片相机一样。现在,数码摄影被嵌入到人们所做的每一件事中,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谷歌眼镜到亚马逊Alexa家庭助手。
云计算也是如此,真正的颠覆性创新(称之为云计算2.0)终于成为主流。云2.0是关于平台服务、无服务器和可组合的应用程序,利用异构云服务,只有在需要时才运行。这是关于客户端-服务器模型的三十年变化的新突破,它将持久运行服务器和操作系统置于所有应用程序的基础之上。虽然这个转型将需要十年时间,但2018年将达到一个临界点,其中云计算2.0将最终被人们接受为应用程序架构的未来。人们开始告别虚拟服务器。
(2)机器反败为胜
云计算变化的步伐是无与伦比的。规模庞大的云用户每天都将为云环境带来成千上万的变化。每一个变更都有可能影响组织的成本、安全性、性能、可用性,甚至合规性。
虽然“基础设施即代码”使人们能够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效率启动所有这些应用程序和基础设施,但现在由人类来管理它们。好消息是,人们都在努力做好所有这些工作。坏消息是到了最后,机器将反败为胜。
2018年将是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在人们管理的云计算复杂性发挥其作用的第一年。就像高速算法交易改造股票市场一样,高速算法自动化转换管理也是如此。人们将开始看到机器驱动的知识和自动化驱动人们的监控、事件管理、成本管理,以及配置管理。其最终结果是: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改进服务等级协议(SLA)和更好的性能。
(3)谷歌云将会后来居上
谷歌云(Google Cloud)一直致力于云创新,将在云计算市场竞争中后来居上,预测谷歌公司将在2018年成为排名第二的公共云计算提供商,其客户增长率将超过亚马逊和微软公司,其实际的云收入将会超越微软Azure。
注意:实际的云收入指的是与IaaS和PaaS相关的收入(不包括Office 365或Windows Server以及与云计算无关的其他高增长产品)。
人们在2018年将看到谷歌公司的创新大放异彩,其企业执行力达到临界水平。
(4)出现异构云
当应用程序跨越公共云和私有云时,就是一个混合云。当应用程序跨越多个云提供商时,异构云就会出现。虽然混合云的应用一直在稳步上升,但异构云的出现有两个原因:(1)数据传输的成本,(2)数据的严重性。
异构云假定所提供服务的多样性在不断增长和分化,使得公共云提供商提供的云平台与企业期望的不一样。为了利用新增的多样性,新的应用程序架构将发展到利用这个机会。异构云应用程序可能会选择使用AWSECS、AWS Dynamo DB、Google BigQuery、Google DNS、AWS S3,以及Azure Search。2018年,降低数据流出成本,容器技术,微服务和无服务器的组合将最终导致人们看到在异构云上构建的应用程序。
(5)治理即代码
云计算中所有基础设施的管理都存在于反馈循环中,在这种循环中,需要不断优化,以维持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的最佳成本、可用性、性能、安全性和使用。
例如,要维护面向互联网的网络集群的安全性,组织需要定期分析安全性,识别机会,进行更改,然后在与业务需求一致的时间间隔内不断重复此过程。在云计算之前,这些“反馈循环”具有足够长的时间间隔,经常不被注意。但是在采用云计算之后,时间间隔正在稳步向实时趋势,使组织越来越难以将人员应用到这个管理,而不是软件。
由于云计算环境中发生的快速变化,不再可能人工管理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的运行状况。如今,治理云计算基础设施需要软件(理想的软件),它允许组织从内部策略、最佳实践和参考架构中获取和驱动管理。就像DevOps发现工程和操作系统之间的阻抗不匹配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基础架构即代码”一样,维护治理而不牺牲云所提供的灵活性的解决方案就是我们所说的“治理即代码”。它涉及捕获企业的最佳实践、政策和外部合规要求作为可监控、报告和适用的自动化规则。
在2018年,人们将看到支持云计算规模治理的角色,流程和技术的出现。
(6)区块链改变云计算
区块链将改变云计算中的一切。其实这一点并不十分确定,但是区块链在提高云计算效率,降低成本,安全验证方面做的很好,行业专家对于2018年的预测当然会涉及区块链。也许区块链将在2018年会解决消耗500千瓦时的电力来验证一个交易的问题。
查看详情 -
2018年,云计算将有哪些新“常态”
新的一年从期待与展望开始,在2018年,专家对云计算又有哪些推断和预测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
多云即将成为IT常态
大多数企业现在都在云中运行工作负载,其中,许多企业正在开始评估他们的第二个云提供商是谁,特别是那些对自己初始云环境充满信心的组织,希望能增加更多。另一方面,很多规模大的公司也较少会依靠单一供应商,企业可以在多提供商提供的解决方案中发掘潜在的服务质量,能力或价格优势。因此,多云、多供应商策略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云的使用将得到更多优化
如今,云计算成本已经是一个重要的话题。随着多云环境激增,以及云策略的成熟,优化将出现在许多不同的层面,包括成本,多云治理、管理及数据上。客户越来越多地采用采用混合云以满足其公司的需求,这种管理涉及多个供应商的云端控制台切换,特别是跨多云组合的数据优化将成重中之重。因此,在2018年,统一的云管理工具可能会成为热门。
混合IT计算环境的持续扩展
从通信成本,知识产权,应用程序接近用户和可靠性等几个方面,都需要混合计算环境。混合信息技术正在成为生活中的一个事实,企业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越来越多地在内部平台、SaaS、IaaS和边缘物联网之间传播。因此,IT管理团队需要面对的是比以往复杂得多的产品和环境组合,必须慎重决定未来在内部保留什么,哪些东西需要迁移,实现有效的管理协调。
查看详情 -
2017全球十大云计算平台市场占有率排行榜
从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首次提出“ 云计算 ”(cloud computing)的概念到现在,云计算已经走过了炒作期和实践期,已经处于成熟期。同时,行业集中度也越来越高并呈逐渐加强的趋势,目前业内大公司已经占据了整个市场的半壁江山。
Synergy Research Group根据2017年市场占有率的多少和市场增长率的快慢对全球几大云计算平台进行了调查和排名,亚马逊AWS依然名列榜首。以下是全球十大云计算平台市场占有率排行榜。
1.亚马逊AWS
亚马逊AWS于2006年推出,是全球最早推出的云计算服务平台,面向全世界的客户提供云解决方案,包括弹性计算、存储、数据库、应用程序在内的一整套云计算服务,降低企业IT投入成本和维护成本。
“先下手为强”,亚马逊AWS投入早、运行时间长,目前仍是云计算领域的老大哥。在AWS计算领域中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 (Amazon EC2)是代表性产品,它是一种 Web 服务,可根据计算要求提供大小可调的计算容量。在存储服务中,Amazon S3 提供了一个简单的 Web 服务界面,用户可通过它随时在 Web 上存储和检索任意数量的数据。在数据库服务中,Amazon Relational Database Service (Amazon RDS) 是一种可让用户在云中轻松设置、运维和扩展关系数据库的 Web 服务。此外在网络和内容分发、移动服务、开发人员工具、应用程序服务等领域亚马逊AWS都有出色的产品。
在2017 AWS Re:Invent会上,Amazon 又宣布推出5项机器学习新服务,包括Amazon SageMaker、Amazon Transcribe、Amazon Translate、Amazon Comprehend、Amazon Rekognition Video以及一款面向开发者的深度学习型无线摄像机AWS DeepLens。
此外,亚马逊AWS也加快扩展中国市场的步伐。今年12月12日,亚马逊AWS在中国的第二个运营区域——中国(宁夏)区域正式开放,将会实行一轮降价措施,或给当前国内云计算市场带来强有力的价格冲击。
2. 微软Azure
微软 Azure是微软基于云计算的操作系统,最初名称是Windows Azure,主要目标是为开发者提供一个平台,帮助开发可运行在 云服务 器、数据中心、Web和PC上的应用程序。Azure是一种灵活和支持互操作的平台,它可以被用来创建云中运行的应用或者通过基于云的特性来加强现有应用。该平台目前具备以下功能:网站、虚拟机、云服务、移动应用服务、大数据支持以及媒体功能的支持。
在此次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调查统计中微软Azure排第二,虽然没有亚马逊AWS的功能全面,微软Azure也形成了独特的优势。它支持大量开源应用程序、框架和语言,并且数量仍在增加;融合本地 IT 设施和 公有云 ,是最适合混合 IT 环境的公有 云平台 ;数据中心有多家主流运营商接入,网络访问性能有保证;数据和服务的安全性也是其一大优势。
11月1日,在北京举行的2017微软技术暨生态大会上,微软宣布在中国运营的Microsoft Azure的云计算规模将在未来6个月完成三倍扩容。11月27日,微软与知名企业软件公司 SAP宣布将合作进军云服务市场,以提高微软的云端业绩,尤其是IaaS 服务。
3. IBM
IBM一直专注于云计算、网络安全和数据分析,今年11月1日IBM宣布推出全新IBM Cloud Private平台,可以帮助企业利用类似公有云的能力,构建本地部署的私有云环境,是一个集IaaS、PaaS及开发者服务所需的创建、运行和管理 云应用 于一身的集成平台。
全新的IBM Cloud Private平台安装极其简便,一键即可实现安装、添加、删除节点,还能够根据相关指标定时弹性伸缩。同时,IBM Cloud private支持异构平台,不仅可以安装于VMWare、OpenStack、物理机上,还支持X86和POWER Linux,由客户自己管理,不需要再连线IBM,投产就可用。集成了Istio、服务目录、VMWare NSX-T等,支持Ceph、Gluster 、GPFS 存储、MicroService Builder中间件镜像的开箱即用。
早在9月份,IBM 还推出了一款“拉杆箱”——Cloud Mass Data Migration,里面是一套容量 120TB 的存储系统,可以让用户快速的将本地数据上传到 IBM 的 云存储 中。
4.谷歌 云平台
谷歌公司不是传统的IT厂商,而是新型的网络公司。基础架构和平台是谷歌 云服务 的两大竞争优势。谷歌云平台服务分为四大类:
1.计算:谷歌计算引擎作为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有谷歌App Engine;以及谷歌容器引擎,一套使用 Kubernetes来达到集群管理和自动化的Docker容器镜像 。
2.存储:谷歌 云存储
3.网络:谷歌云DNS和Interconnect
4.数据库:Google Cloud SQL,Google Cloud Datastore和Google Cloud BigTable
今年9月份谷歌云宣布收购了Bitium,Bitium专注于为基于云的应用程序提供企业级身份管理和访问工具。这次收购能够帮助Google可以更好地管理企业云客户,包括为跨Cloud和G Suite产品的应用程序设置安全级别和访问策略。
5. Salesforce.com
Salesforce是一家客户关系管理(CRM)软件服务提供商,提供随需应用的客户关系管理。作为全球CRM行业的领导者,Salesforce 在客户关系管理领域的专业度是毋庸置疑的。该公司勾勒出的云战略中包括SaaS和PaaS。该公司的 云计算 产品包括Force.com(定制软件开发)、Heroku(Ruby平台服务)、Database.com、Salesforce Data.com、Salesforce Chatter、Salesforce Sales Cloud和Salesforce Service Cloud。
今年Salesforce已经将AI整合进许多产品中,与IBM合作将Einstein与Watson合并,以便用户扩充数据。Salesforce还利用AI来让用户更轻松地获取他们所需的信息,它提供的一款名为Optimus Prime的内部工具用以组织和清理数据。通过分析用户在Salesforce上已有的数据来添加服务对Salesforce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遇。
6. 阿里云
阿里云创立于2009年,是目前国内云计算领域的龙头,由阿里云自主研发、服务全球的超大规模通用计算操作系统飞天,目前为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创新创业企业、政府、机构等提供服务。基于阿里云飞天操作系统强大的计算能力,阿里的人工智能ET拥有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已具备智能语音交互、图像或视频识别、交通预测、情感分析等技能。
今年9月21日,阿里云发布全新一代云数据库产品POLARDB,采用第三代分布式共享存储架构,实现计算节点和存储节点分离,使计算引擎和存储引擎均拥有快速扩展能力;在2017杭州?云栖大会期间阿里云又发布了一系列突破性成就,“达摩院”支持研发的量子技术领域迎来了首个重量级发布—— “量子计算云平台”上线、BigBench数据规模首次扩展到100T、流计算2.0每秒峰值达千万QPS整体链路延时亚秒级、E-MapReduce对比同类产品平均性能提升3倍。
阿里云在中国遥遥领先的同时开始扩展海外市场,10月30日,阿里云宣布其马来西亚大区(Region)正式面向全球开放服务,阿里云将为该区域市场提供计算、存储、网络等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同时为当地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互联网中间件、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此外,阿里云也将在欧洲建立数据中心。
7.Oracle
Oracle云是一款功能强大、统一的云解决方案。 它提供了全面、集成的云服务,可帮助业务用户和开发人员在云端或内部部署环境中无缝、经济高效地构建、部署和管理负载,是少有的几家能完整覆盖IaaS、PaaS、SaaS及DaaS层面云服务的公司。
Oracle的成功主要来自于数据库业务,许多公司使用他们的数据库来运行其关键业务,数据库业务仍然是Oracle最大的收入来源。2017财年甲骨文云业务总收入超过46亿美金,年增长超过60%,是全球发展最快的云公司之一。
在刚过去的2017甲骨文全球云大会上,甲骨文发布了多项产品和技术创新:最新发布的Oracle数据库18c,凭借机器学习实现自治驱动、自治修复数据库和联机事物处理,有效提升了云端数据库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Oracle人工智能平台云服务(Oracle AI Platform Cloud Service)、Oracle区块链云服务、Oracle移动云、Oracle分析云以及Oracle安全和管理云等解决方案全面展现了甲骨文的技术创新。
据外媒最新消息,Oracle已经同意斥资16亿美元收购基于云计算的建筑软件供应商Aconex,增强其云计算业务。
8.Rackspace
Rackspace是全球三大 云计算 中心之一,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托管服务提供商,在全球拥有10个以上数据中心,管理超过64000台服务器。Rackspace的托管服务产品包括专用服务器,电子邮件,SharePoint, 云服务 器, 云存储 ,云网站等。在服务架构上提供专用托管, 公有云 ,私有云及混合云。同时Rackspace是,AWS与微软Azure技术支持伙伴。
业内调查表明,企业正在纷纷从企业数据中心转向多云模式,这对云计算市场来说又是一巨大的机遇。今年9月Rackspace公司签署了收购Datapipe公司的协议,其中包括由29个数据中心组成的基础架构。此次收购是Rackspace公司迄今为止最大的收购交易,主要为了满足客户要求更多的多云功能。
11月,Rackspace又表示,将于HPE合作构建一套根据使用情况向客户收费的私有云服务。Rackspace认为,对于企业来说,付费即用模式的托管私有云是一个有吸引力的选择,这是私有云市场翻开的一个新篇章。
9. virtustream
Virtustream成立于2009年,为政府和企业客户提供云端服务,主要负责解决SAP、Oracle等关键应用在云上运行的问题,Virtustream的xStream管理平台及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满足复杂的私有云、公共云或混合云生产应用的安全、合规、性能、效率及基于消费量的计费要求。
Virtustream是深受全球组织信任的企业级云提供商,其客户包括可口可乐、SAP、多米诺糖业、海因茨以及一系列来自全球各地的服务供应商。VirtuStream在整个云计算市场属于细分市场的挑战者,是托管私有云市场的领导者。2015年被存储巨头EMC公司收购,随后EMC与戴尔合并,VirtuStream成为戴尔旗下事业部。
VirtuStream借助戴尔的服务提供商生态系统,加速推进其扩张步伐。今年3月28日,Virtustream宣布,该公司面向任务关键型应用的企业 云平台 和服务即日起在澳大利亚和日本等亚太地区供应,此次供应范围包括Virtustream的创新 云技术 和独特的消费量计费模型。
10. Fujitsu
2010年7月9日,日本富士通公司正与美国微软公司合作推出云计算业务,富士通和微软在全球范围内共享数据中心,微软把其软件与富士通的客户服务结合起来;富士通开始在群马县馆林市数据中心运行微软云服务,此后将陆续在美国、英国和新加坡等国家的数据中心运行。
富士通云基础架构解决方案是根据云计算平台架构的需求,以富士通刀片服务器及存储系统为基础,在业界标准的虚拟化技术之上,采用富士通云计算资源的核心组件ROR(Server View Resource Orchestrator)组建的一个预先定义、预先测试验证、标准配置的云计算平台。
近年来为了增强在云计算领域的竞争力,富士通除了与微软合作,与云计算领域巨头纷纷展开合作。2015年12月,富士通集团与全球云基础架构和移动商务领导厂商VMware宣布双方将开展全新合作,为客户提供灵活、安全的云技术。2016年7月,Oracle和富士通宣布结成合作伙伴关系,以推动企业云计算解决方案的发展。
查看详情